《證主心》272期:專題
逆風而行—內地教會對香港信徒的啟發
◎呂慶雄【副總幹事】
未來一片迷惘,我們不知如何面對、自處,或許內地教會的經驗可作我們的參考,學習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下仍能發展、成長。
信徒如何面對一個不清晰的未來?中國內地教會面對逆境的經驗,可給我們以下四方面的參考:
看空間
有些人慣以甚麼「不能做」作出發點,探討有甚麼限制,如何在這些限制下活動,若沒有空間便感到絕望。內地教會同工在眾多限制下,慣於看限制以外的空間,留意還有甚麼未被限制的,便爭取時間與機會多作主工。
以傳福音為例,我們會思考哪方面或甚麼形式不能做,但內地同工或是透過個人接觸,或是扶貧服務,把握每個與人接觸的機會去傳福音。事工的重點不是靠教會每年推動甚麼佈道會或佈道活動,而是任何時間、任何地方、任何形式都是佈道的機會。他們不多討論「能不能」,只問「如何」能有效地傳福音。這也解釋了為何內地教會經歷了這麼多仍能不斷發展。
重關係
內地文化以關係主導,連各類政策落實時的鬆緊度也與此有關。強調關係,大家可能即時想到「走後門」、「私相授受」的文化。在香港的處境,我們對此當然並不認同,然而其可取之處正在於重視人、重視團隊。相對於只側重事工目標與成效,人的價值在這關係文化中更為突出。
對香港教會來說,我們雖然靈活、有彈性,很多時還很有創意地推動各類事工或活動。不過,也許就是太重視事工而忽略了人,也沒有花太多時間去建立深厚的屬靈關係。建立信任的關係是需要時間的,在持續發展的教會中,同工能同心面對逆境,或許跟他們認識多年、在同一教會事奉多年,在工作以外也花了不少時間吃飯閒聊,以至在工作以外也建立了深厚友誼有關。結果,在良好的信任基礎下,彼此便能互相補位配合。
掌握時機
疫情下,某些國際航班取消了,有人選擇取道第三國轉機前往目的地。面對逆境其實也一樣,此路不通時,便要改道,那是把握進行改革的時機。疫情下教會不能聚會,有內地教牧同工選擇崇拜直播或錄影講道發送出去。面對網絡上的攔阻,便一句一句用語音留言,直至完成所有預備好的講道內容!
常禱告
最後也是最重要的,是境外教會大多忽略的禱告。不是說我們不禱告,而是在程度上的分別。《中國早晨五點鐘》這首詩歌曾感動不少人,因為詩歌中表達了內地信徒的敬虔,早上五點鐘便起來禱告,把所有人和事先交託。不是一周一次,而是天天早上禱告。不論人有何想法,先交託。禱告並不是程序,而是情詞懇切地向神傾心吐意。
內地教會面對逆境的經驗豐富,也因此在信心上多得磨煉。而大前提是有一清晰目標:福音使命。除了福音使命,其他一切都可靈活處理,慢慢地便發展到更為多元化。
【歡迎瀏覽:272期證主心 (13M)】下載後才可觀看完整版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