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主心》245期:展望中華

從淮安追溯
中國女兒的傳承

(《證主心》245期:展望中華)
◎ 文稿整理:殷晴

地利優勢
江蘇省淮安市(昔日稱為淮陰)連接著一條大運河,漕運繁榮;昔日北方人騎馬至淮安市便轉用水路,前往上海、南京、鎮江等城市。由於淮安市佔有地利優勢,可從江浙地區出發,前往北方及更內陸的城市,於是便成為海外傳教士的重要宣教基地之一。

Ruth with friend - 複製
一別數十年,鐘路得與兒時一起成長的好朋友重逢,雀躍地相擁。1

中國女兒2
其中一位以淮安市作為服侍基地的宣教士就是鐘愛華醫生(Nelson Bell)。年僅22歲的他,於1916年醫學院畢業後便帶著新婚妻子,由美國抵達上海,再轉往淮陰的清江浦,展開為期25年的醫療傳道生涯,投身宣教(教堂)、醫療(醫院)和教育(學校)工作。

他的一個女兒就是我們熟悉的鐘路得(Ruth Bell,即葛培理夫人Ruth Graham)。1920年她於淮陰出生,童年與父母和三個兄弟姊妹在中國度過,故此對中國人有很深的感情。她不但見證著父親的宣教服侍,也承傳了宣教心志,這影響了她擇偶的標準,她向上主祈求,另一半也要有宣教心志。鐘路得行事為人堅守聖經的立場,協助丈夫葛培理(Billy Graham)預備講章,也提醒他遠離政治的侵蝕。當葛培理牧師在世界各地傳福音時,鐘路得每天就在自己的房間裡跪下禱告。她與丈夫同心同行,神使用葛培理的宣教佈道信息,影響了全世界。3

文字傳承
《葛培理夫婦的人生態度》的作者漢斯彼得.尼施(Hanspeter Nesch),把葛培理夫婦在生活和事奉中的10個核心價值觀呈現大家眼前,讓我們了解兩人如何在堅持福音內容的同時,又心存憐憫地服侍眾人。他倆的夥伴關係,讓我們看到兩人是同蒙呼召事奉,卻又能獻出各自獨特的恩賜,拼湊出一幅完整的圖畫。

今天,上帝在江蘇省感動教會領袖,重新肯定昔日宣教士的服侍,鎮江市宣德堂便設立了戴德生紀念館。我們亦聽到缺乏家庭牧養教導的呼聲,特別在孩子上教會方面。主日學受到限制的將來,如何強化家庭基督教教育是當務之急,現特呼籲有心人支持送贈《葛培理夫婦的人生態度》(簡)予1,000名內陸地區的基督工人,經費為港幣8萬元。求主感動你,奉獻請填妥奉獻封,選「出版事工」,註明「《葛培理夫婦的人生態度》」。謝謝!

1  相片版權屬「BGEA—葛培理佈道團」所有,蒙允許刊登,特此鳴謝。
2  鐘路得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,因此鼓勵並陪同葛培理到訪中國。1988年4月12-28日,他們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聯合邀請,訪問中國。他們受到中國宗教界人士丁光訓等人的熱情接待。席間,葛培理被稱為「和平使者」,鐘路得則被稱為「中國女兒」。
3 「葛培理的五個兒女一致認為,若沒有路得,我們所認識的葛培理就不可能存在。」節錄自《葛培理夫婦的人生態度》,頁35。

 葛培理夫婦的人生態度(簡)cover_op

【歡迎瀏覽:245期證主心 (10M)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