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中的親職
1. 從舊約說起
自從神向始祖亞當夏娃確立了婚姻制度及盟約(參創世記二18),家庭便成為神看重的人倫關係;聖經更記載了不少家庭故事,健康正常(functional)或不健康不正常(dysfunctional,婚姻與家庭輔導學用語)的都有,像列祖們的家庭事故和際遇,神仍然在家庭中揀選並指示為父為母的如何成為合祂心意的人!
始祖犯罪離開伊甸園,神著意他們用皮子作衣服(參創世記三21),及後兒子亞伯獻上羊羔,該隱拿田產獻祭,開展了家庭祭壇敬拜(參創世記四3-4)。此後列祖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等同樣定時慣常獻祭,以神為重心的家庭觀念從此建立。立國前後以色列人建會幕、王國時期建殿,均承傳此宗教傳統。神是列祖家庭、宗族的神,也是國家民族的神。人要對神敬拜,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,其次是愛人。這是分別歸耶和華為聖,以神待人的心待人的神國倫理觀(參利未記十九18),並且進一步融會於家庭教養中,代代傳承。
家庭的宗教教育經父母親自傳授予子女,且看以色列人的家庭遺訓︰「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,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……」(申命記六6-7)。約書亞更向以色列民展示家庭的典範:「至於我和我家,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」(申命記二十四15)。詩歌智慧書中的箴言之重點,便常用為父的心腸表達︰「我兒啊,你要遵守……」,又強調「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,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」(箴言九10)。真正的智者是敬畏神(fear帶有崇敬、虔敬之意),專一尋求神、一心歸向神!箴言又說︰「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。」(箴言二十二6)若簡單小結,舊約清晰帶出的國民和家庭核心信念,正是以神為中心,全國以至家庭各成員及子女均以「對神虔敬」為立國立家之本。
2. 新約的觀點
新約以拓展神的國度,並聚以教會來建立天國子民為焦點,其中流露了「以神為本」的家庭倫理及價值觀,也是跟舊約一脈相承。主耶穌經常用父親與兒子來比喻神人關係,甚至天父與自己的關係!「浪子的故事」明顯展現了慈愛的天父;「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,反給他石頭呢?你們雖然不好,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,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……」(馬太福音七9,11)。最能代表的莫過於「你們要完全,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」(馬太福音五48),這裡的「完全」帶著成熟、完滿的含意,也許正提示為父、為人子女應有的追求目標。誠然,新約強調主耶穌為中心榜樣和典範,就如保羅書信突顯的基督中心論。主耶穌在家盡孝,約瑟早過身,按照傳統,長兄為父,主耶穌履行孝道待母及照顧弟妹(最少六個,參馬可福音六3)。祂常說讓小孩子到祂這裡來,又說天國裡的人正像他們。在十架上,祂仍顧念母親,托付約翰代為照顧她(參約翰福音十九26-27)。
及至保羅書信,最直接提及家庭親子關係的經文,乃是以弗所書六章。這裡再次強調「在基督裡」的核心神學,可說一語道破父母的角色及親子關係!「你們作兒女的,要在主裡聽從父母,這是理所當然的。要孝敬父母,使你得福……」,又說「你們作父親的,不要惹兒女的氣,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,養育他們」(以弗所書六1-4)同樣雙方乃建基「在基督裡」。教會作為神的大家庭(參以弗所書二19),長輩如父母親,他們即或有不是,年輕信徒對待長輩時,態度應像子女主動提示、鼓勵及懇請父母一樣(參提摩太前書五1,中譯「勸」)。有兒女子孫的,先在家中學著行孝,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(參提摩太前書五4)。其後更清楚說︰「人若不看顧親屬,就是背了真道,比不信的人還不好;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,更是如此」(提摩太前書五8)。還有,中國文化恰像聖經教導,正是「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義婦順」(《禮記.禮運》),家人各按本分,構成健康的家庭倫理關係。保羅另指出孝敬父母是「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」(以弗所書六2-3,原文沒有「在世長壽」),從中可見當以色列民謹守十誡的吩咐,在迦南地建國後國泰民安、長治久安的落實和保證。相信家庭鞏固,國家也安定繁榮!
若稍為總結,不難看見新約是以主耶穌為榜樣。祂與父神關係緊密,屬愛的團契,神學上是同尊、同等、同榮。在信徒家庭中,神居首位,是安身立命之盼望,各成員當彼此珍惜互信,又相繫於愛,以致在真理中建立自己。【瀏覽全文】
反思問題:
本文提及關於親職的經文中,哪一節你最深刻?為甚麼?
作者:吳庭樑牧師
早年畢業於建道、中神及美國國際神學院,獲道學碩士(輔導學),教牧學博士。先後於多間堂會擔任牧職,現於基督教輔導學院擔任副院長及臨床督導。年前榮升爺爺,嗜好閱讀,閒來聽音樂、沖咖啡,常常健身,目標迎接2047。
(原文〈從聖經看親職〉,吳庭樑牧師,《天倫樂》家庭雜誌第189期,福音證主協會,2017年4月。)
最新出版189期,歡迎訂閱!
查詢:27258558 或 fm@ccl.org.hk
【購買《天倫樂》電子書】:平板電腦,在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下載「得力閱讀」App,點選《天倫樂》不同期數,付款下載。
【《天倫樂》訂閱表格】
【「證主家庭事工」Facebook】
【「證主家庭事工」網誌】
【證主網站】
【「愛‧連線」專欄Facebook】